2015-01-14 14655

台灣過年習俗:尾牙必吃食物-刈包

台灣小吃-刈包是由福州小吃改良而來。據說原係湯包的一種,傳至臺灣後才改良成乾式的割包  割包ㄧ台語音掛包  「刈包」又稱「虎咬豬」。麵體狀似老虎張著大口咬著一隻豬[內餡–滷豬五花肉片]吃法與西式漢堡相似,有「臺式漢堡」之美名。割包外皮麵體呈長橢圓扁形,對摺夾入滷五花肉、酸菜、香菜、花生粉等內餡。麵皮鬆軟香甜,滷肉軟嫩入味、肥而不膩,酸菜鹹香、酸度適中,添加花生粉、香菜,香氣十足。除傳統割包外,現另有將滷五花肉改成紅糟肉、雞排等改良式割包,別有一番風味。相傳,饅頭與包子是三國時代(西元220─280年)諸葛亮平定孟獲後,為改掉當地土著祭祀人頭的惡習所發展出來的。後來有人認為這樣吃太單調無趣,開始餅皮內塞些肉、蔬菜等來食用,此即是割包的前身。臺灣人中秋吃月餅  冬至 元宵吃湯圓   農曆12月16日尾牙民眾必吃割包
至於為甚麼臺灣人尾牙 開年要吃掛包  按習俗因其形狀類似老虎嘴以及飽滿的錢包,有金玉滿堂 並將一整年的壞運通通吃掉的意味。

台灣過年習俗:尾牙必吃食物-潤餅捲

台灣小吃-潤餅(潤餅捲)則是由糯米磨成粉,揉勻成薄皮狀,裡面包紅蘿蔔絲、豆芽菜、筍絲、虎苔、花生粉、甚至肉絲或肉片…等所製成的食物。由於潤餅形似捲成一捲的古代銀票,因此便隱含有「發財富潤」之意。

據說吃潤餅捲乃因為捲起來的潤餅就像是包裹著錢幣一捆捆的(古時候的錢幣都是圓圓的),象徵來年財富會滾滾來之意呢!不吃豈不虧大了呢?

台灣過年習俗:尾牙必吃食物-麻糬

每個月的農曆初二、十六都是祭拜土地公的好日子,土地公掌管人間的田地,因為「有土斯有財」的觀念,土地公也成為最基本的財神爺。初二、十六祭拜土地公時都會準備土地公最愛的年糕、麻糬,可以祈求開運、招財。所以農十二月十六日(尾牙)這一天吃了麻糬,就可以招來好財運喔!